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较上年又有增加,如何搭建平台,为毕业生拓展更多的就业岗位资源,各高校负责就业的老师们都在积极想办法、找路子。
这段时间,被学生们亲切称为“冬哥”的山东理工大学鲁泰纺织服装学院团委书记王晓冬,又一次自驾南下,踏上了风尘仆仆的访企拓岗路。
为了多找几条出路
为了让学生少跑弯路
下午三点,在历经了七个小时七百公里的奔波后,王晓冬和同事从山东淄博开车到了江苏南通,顾不上休息,就马不停蹄和企业展开对接。
王晓冬:咱对服装专业的学生,有哪些岗位的需求?
江苏三润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吴海华:目前的话,我们公司像业务类的、生产类的、面料采购的,其实都有相关的空缺。我们业务类的需求,那就是英语和日语能力。
王晓冬:上次我来的时候感受很深,所以回去以后我们服装专业,就开始加强英语包括日语的学习了,完全按照咱们企业的需求,去改造我们的专业和课程,确保让学生进入企业以后,用最短的时间去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
虽然还只是4月份,但这已经是王晓冬今年第三次来南通走访企业了。今年年初,他在网上搜集到南通一些规模较大的纺织服装企业的信息后,就尝试和这些企业-一建立联系。起初的情况并不乐观,不少企业由于对王晓冬所在学校的情况了解有限,对毕业生的能力心存疑虑。
山东理工大学鲁泰纺织服装学院团委书记 王晓冬:我们遇到了一个企业,虽然我们也出示了公函,但是企业始终不太相信,因为没有人这样做过,不太相信我们的身份。
为了打消企业的顾虑,王晓冬不仅挨个打电话说明情况,还干脆直接到南通上门走访,不少企业被他的真诚和执着打动,向他和学生们敞开了大门,江苏三润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次对接后,就有三名学生成功入职。这一次访企,除了挖掘更多合适的岗位,王晓冬和同事还希望在科研和教学方面,进一步与企业加深联系,做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
“有使命感,才干得有劲儿!
为了给学生找工作,从2014年由学校学生工作部转到辅导员岗位开始,王晓冬已经干了整整10年。一开始,他主要是在网上搜集相关行业招聘信息帮学生找岗位,但收效甚微,王晓冬觉得不能坐在家里等着企业上门,必须走出去为毕业生找机会。
出生于军人家庭的他也有着军人的雷厉风行,想到就去做。两年多,他几乎跑遍了省内的相关企业,并向省外不断拓展。沿途也曾遇到过台风天、汽车陷入井盖等突发状况,偶尔也会吃企业的闭门,受一些冷眼,但他从没想过放弃。
王晓冬所在的山东理工大学农村生源占比2/3,常年和学生们在一起,他深知这些孩子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期待和希望,所以要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找到份工作,迈好步入社会的第一步。
每次从企业回到学校后,他都会第一时间举行班会,把拍摄的视频照片和学生分享,动员学生报名感兴趣的岗位。
山东理工大学鲁泰纺织服装学院团委书记 王晓冬:特别是很多来自偏远的地方的孩子,你说让他去哪个城市去找工作,他脑子是没概念的,虽然从网上能看到,但是他没有去过,没有这个勇气。得需要你去先开拓好了,告诉他这个地方还可以,你可以来,他才会去。
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更是王晓冬的重点关注对象。危小露,来自安徽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收入微薄。毕业时,由于腿部残疾,危小露一度屡屡碰壁,王晓冬千方百计想办法,把她送到北京参加培训进一步提升求职技能,并帮她申请了学费减免,最终帮助她进入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就职。
把学生们送出去,还要能留得住,发展得好。每次访企拓岗,王晓冬都会去看看在当地就业的学生适不适应,发展得好不好,这次到南通,他也专程去了另-家纺织企业,看望今年刚入职的六名学生。
丁辉是纺织服装学院2019级的本科生,经历了两次考研失利,又找不着就业方向的他,在最迷茫的时候找到了王晓冬。
在王晓冬的推荐下,丁辉成为学校第一批到南通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之一。虽然他到工厂实习才一个月,但说起产品工艺和制作流程已经头头是道。
丁辉说,在校期间,同学们只要遇到就业方面的问题,总爱向王晓冬求助高峰期,他的办公室咨询的人总是爆满。随着冬哥的称呼越叫越响,王晓冬与学生的心也贴得越来越近。
今年,王晓冬所在的学院有156名学生毕业。眼下,学院就业率同比有所增长,但任务依然紧迫。这两天,王晓冬一直在盘整自己的数据库。这是他每去一个地方,回来梳理后的企业信息,还有他根据各地纺织和服装企业的排名查找录入的,已经从山东拓展到了江苏、浙江、北京、江西、安徽等地。
王晓冬说,在今年的访企拓岗中他明显感受到,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纺织服装行业全面开启智能化改造,南方服装企业的设计软件更新速度很快,对毕业生信息化和电脑操作能力要求特别高,回校后他就建议学院尽快更新课程,让学生学习最新的软件设计。
走出去,就有机会。后续,他想着要再往南,去纺织服装业发达的福建等省份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学生未来发展搭建更宽广的平台。
(山东教育发布 2024-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