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加强“四个协同”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欧洲杯在线买球平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加强“四个协同”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欧洲杯在线买球平台
欧洲杯在线买球平台-欧洲杯投注官网    服务    高教视点       正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加强“四个协同”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
作者: 来源:教育部网站 发布时间:2024-04-10 阅读次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改革,优化整合学校、行业企业工程教育资源和科技创新力量,着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努力为国家能源领域培养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卓越工程师。

加强组织协同,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持续深化校企全方位多层次合作,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等能源行业龙头企业进行全面战略合作,以携手服务国家能源工业和现代化建设为共同目标,在联合培养人才、深化科研合作、加强协同创新等方面全方位推进深度合作,强化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牵头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十家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和新兴企业作为理事单位,下设管理办公室和若干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校企分别设置专人负责。加强人才、资源统筹配置,加强教育、科技、人才的深度融合,在“大团队共建、大平台共筑、大难题共克、大人才共育、大成果共赢”五个方面推进校企全方位合作,协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供需协同,优化学科专业新布局。面向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以一流学科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协同联动为牵引,推动学科专业与产业需求相互匹配、相互促进。广纳以“两院”院士为主体的能源行业领军人才,建立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为学校学科专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双碳”目标,适应油气产业增储上产和能源绿色发展需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设置油气人工智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交叉学科,构建由油气资源绿色智能开发、油气绿色安全集输、油气洁净转化与利用、低碳能源高效开发等组成的新学科专业体系。校企协同创新学科专业组织,探索“小实体、大平台”模式,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等4个新型研究机构,建立跨学科组织机构和导师团队,加快培养能源领域国家急需人才和交叉复合型人才。

加强师资协同,打造资源共享新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和骨干企业人才优势,建强师资队伍,严格标准选聘一批来自行业企业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与管理专家担任研究生企业导师,在校内遴选与相关企业有科研合作经历的导师,实施双导师制。构建“思政教育、心理健康、学术规范、能力提升、导学关系”五位一体导师培训体系,完善校企导师多层面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推动校企导师在课程学习、实践安排、学位论文指导等方面开展充分接触和交流。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教材体系,以实际工程问题为牵引,校企共同开设专业实践类案例课程或研究性课程,组织企业高级专家和管理人员走进课堂,促进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强化前沿知识供给,培养学生大工程观,突出工程能力培养。实行校企“项目 人才”合作模式,在重大科研项目中强化人才培养任务,聚焦“卡脖子”关键问题,基于学生兴趣和校企导师合作基础,共同拟定优先攻关课题,全面推进基于攻关项目的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学校设专题立项,企业提供支持,实行校企导师双主编制,校企共同编制工程实践和工程案例核心教材,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

加强过程协同,健全质量保证新体系。建设贯穿研究生招生、培养、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全过程的质量标准,规范管理流程,实施校企招生双审核、过程双指导、论文双评价制度。深化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校企联合制定工程人才选拔与评价方案,企业专家深度参与,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考察。制定校企联合培养协议和“校—企—生”三方协议,突出“全面激励”,提供有竞争力的科研补贴,给予准员工待遇,营造快速成长的生态环境。学校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试点开展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认证,顺利成为通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认证项目的试点单位。以解决实际工程复杂问题为核心,举办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等8个高水平学科竞赛,不断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新动态
联系欧洲杯在线买球平台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
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欧洲杯投注官网的版权所有©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高等教育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
联系电话:0533-2786727
邮编:255049
网站地图